新華社徐學江:親歷噴鼻港回歸,見證歷史瞬間,記錄偉年查包養網夜時刻

作者:

分類:

新華社 徐學江 在我40多年的新聞任務生活中,最激動、最驕傲、最難忘的,就是有幸親歷噴鼻港回歸和澳門回歸兩年夜盛事,并用新聞任務者的筆和畫面記錄了那些歷史的瞬間。再過幾天,就是噴鼻港回歸10周年。每當腦海浮現1997年6月30日最后一分鐘英國的米字旗最后一次在噴鼻港下降和7月1日第一分鐘包養網價格五星紅旗在響亮的中國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情形,我就熱血沸騰;每當想起我們媒體人那些緊張繁忙的日晝夜夜,我就興奮不已。一切都像發生在昨天。

八千記者云集噴鼻江

噴鼻港回歸,是我國發展史上的一件年夜事,也是20世紀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嚴重事務之一。對全體中國國民來說,它是湔雪國恥、長平易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年夜喪事,牽動著海內外每個華夏子孫的心。對噴鼻港來說,它標志著邁向歷史包養網發展的新紀元。對英國來說,它宣佈了英國人在噴鼻港一個半世紀殖平易包養網近統治的結束。對世界來說,中英兩國依照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想,通過談判戰爭解決噴鼻港問題,為各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樹立了勝利范例。是以,噴鼻港回歸不僅是中國的一件年夜事,也是全世界的年夜事。各國媒體也都是站在這樣的高度來對待這次新聞報道的。

據噴鼻港政權交代儀式新聞包養網 花園統計處統計,截至1997年5月7日報名截止,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778家新聞媒體的申請共8423人。噴鼻港當地有106家機構,2816人;japan包養行情(日本)有45家,1300人;amer包養網ican有108家,1047人;英國有63家,688人;臺灣地區有42家,528人;中國內地有16家,610人。歷史上,為統一件事、包養網在統一時刻、統一地點云集這般眾多的新聞記者,是史無前例的。噴鼻港回歸報道的競爭在當時被描述為“世紀新聞年夜戰”和“世界傳媒的奧林匹克”。

一些年夜的新聞媒體為了在新聞年夜戰中占據上風,不吝工本。早在四五年以前,他們就將港府和英軍司令部添馬艦周圍以及維多利亞港中區南北兩側高層飯店1997年7月1日前后幾天的客房預定一空,當時一個通俗房間的價格高達600多美元一天。有的媒體為了拍攝英國國旗降下、束縛軍進駐和防務交代儀式等歷史性鏡頭,還花年夜價錢租包養網用直升機。

作為內地報道回歸的主力媒體之一,新華社派出了114人的後方報道團。向境外派這么多人參加一場報道,這在新華社歷史上也是絕後的。

一場特別的戰斗

與歷次嚴重報道比擬,噴鼻港回歸報道有其鮮明的特點,對參加這次報道的各國新聞任務者來說堪稱是一場特別的戰斗。

一是報道過程長,而飛騰短,兼有耐久戰和攻堅戰兩重特點。假如從倒包養網計時100天年起,整個報道延續3個多月,中間不斷有小飛騰,逐漸升溫。從6月6日新華社第一批人員赴港算,也有幾個禮拜。持續這么長時間,在嚴重報道中是少有的。但真正的飛騰僅集中在點。6月30日和7月1日兩天。由于英方必須在7月1日零點前完成一切撤離行動,中方必須在零點之后完成一切接收政權的設定,不克不及有政權和法令真空。這種政治請求,導致了一系列高密度的活動設定。從6月30日上午8:30錢其琛副總包養網理開始會見7國外長起,到7月2日下戰書4:00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舉行上任后第一次記者接待會止的60個小時里,新華社必須報道的活動有32場包養網之多。此中包含政權交代儀式、防務交代儀式、特區當局成立暨特區當局宣誓就職儀式、束縛軍進進、臨時立法局會議、江澤平易近主席和李鵬總理會見查爾斯親王和布萊爾輔弼以及英方撤離等13項嚴重活動,都是在6月30日20:00到7月1日凌晨6:00之間進行的。

這兩個特點給新聞報道提出了一些特別的請求。報道整體過程長,請求必須做到長計劃短設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把報道引向深刻,還要避免內容重復和報道人員的拖拉情緒。報道飛騰短,活動高度密集,請求記者、編輯必須連續不斷地、徹夜達旦地任務。

二是戰線長。噴鼻港回歸儀式和重要慶祝活動在噴鼻港和北京兩地舉行;內地除北京外,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東莞和南京 7城市也有盛大慶祝活動。新華社對這些活動必須統籌兼顧,不克不及疏漏。

三是噴鼻港的特別環境,給采訪活動帶來諸多困難。起首是語言障礙。對內地多數不懂廣東話和英語的人來說,連問路、打的都有困難。其次,噴鼻港的途徑不規則,巴士站不標站名,對初度到港的人很不便利。再其次,噴鼻港的氣候許多人不適應,晴時濕熱難耐,雨時雷電交集。

別的,中英兩國政權交代的各項活動高度敏感,平安請求很高、很嚴,有些活動請求固定記者連續采訪,中間不許換人。這些都給報道的組織指揮和記者包養網價格的采訪活動增加了難度。

分歧的動機,分歧的結果

參與噴鼻港回歸報道的各國記者,依照噴鼻港的規定,采訪機會完整是均等包養網的,中方媒體,包含噴鼻港媒體享用不到特別便利。中方媒體,特別是新華社,承擔的報道任務比任何外國媒體都重,可在人力和技術裝備上又處于相對劣勢。但從任務表現和報道後果來看,可以驕傲地說,中國媒體,明顯好于東方媒體。緣由在于中國媒體與東方媒體有著迥然分歧的心態、動機和自我請求。

以新華社為例,我們自始至終堅持的原則是:圍繞事務,緊扣主題,報道主流。即緊緊圍繞“回歸”主題,捉住政權交代儀式、特區成立和特區當局宣示就職儀式、軍隊進駐、噴鼻港和內地的嚴重慶典、中國當局代表團和中心代表團活動,以及平易近間豐富包養多彩的活動等為報道主線和重點,不受某些東方傳媒行為的影響,也不讓某些大事轉移我們的留意包養網心得力。這樣,我們對噴鼻港回歸這件年夜事自己的報道,比任何一家東方媒體都專心,都充足,完整蓋過了東方媒體那些支離破裂、蒼白無力的報道。

某些東方媒體的一些人是懷著陰暗的心思,甚至敵視的立場來到噴鼻港的。他們重要不是報道“回歸”事務自己,而是來挑弊病,看笑話,“出中國丑”的。他們逝世守“壞新聞就是年夜新聞”的信條,把年夜部門留意力都放在負面新聞上,盼望出現反對噴鼻港回歸的活動,甚至發生暴力事務。

外國記者,特別是歐洲和american的記者蜂擁而至。他們所有的指看在這里撈足發生騷亂甚至暴亂的新聞資料……包養網心得此中一位竟對我說,他受命來此只報道請願和反對活動,而不報道歡慶活動。

但事態發展和他們幸災樂禍的愿看相反,噴鼻港回歸期間并沒有發生什么年夜的反對活動,更沒有發生任何暴力事務,絕年夜多數噴鼻港市平易近熱烈擁護噴鼻港回歸,對未她曾多次表示不能連續做,而且她也把不同意的理由說清楚了。為什麼他還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妥協?來充滿信念,回歸活動進行得出人意料地順利。一位歐洲年夜新聞機構的記者在給總部的業務電中無可何如地哀嘆:“蹩腳的是,這里沒有逝世一個人。更蹩腳的是,沒有一個人甘愿往逝世。”由于他們走歪包養網門正道,年夜年夜減弱了他們這次報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他們在兩年前,即1995年對北京第四次世界婦女年夜會的報道,奉行的也是這套方針,結果也使他們很是掃興。噴鼻港回歸報道,使我“他們只是說真話,而不是誹謗。”藍玉華輕輕搖頭。們中國包養行情新聞任務者再次領教了一些東方媒體標榜的“客觀、公平”是怎么回事。

新華人幸不辱命

新華社在噴鼻港回歸報道中發揮了主力軍的感化。在中心和社領導的直接關心和領導下,全體前后方參加報道人員盡力奮斗,獲得了報道的圓滿勝利。

發稿數量破年夜型報道記錄。從倒計時100天的3月23日到回歸后的7月5日,包養網前后方累計,對內發稿超過2000條,對外發稿超過3000條,圖片1000底。這樣的發稿量超過國內外任何一家媒體,也創新華社此前歷次年夜型報道的最高記錄。

時效競爭方面,處于主動位置。據對6月30日和7月1日嚴重活動集中的兩天統計,與外電可比的42篇新聞報道中,新華社比法新社、路透社等外國年夜通訊社都快的有35篇,占86.3%;比他們慢包養網的有5篇,占12%;比一家快,比另一家慢的有2條,占5%。政權交代儀式是新聞競爭最劇烈的一場,新華社包養網對外英文實行滾動發稿,32分鐘的活動發了18條稿,此中儀式開始的快訊比一切的通訊社都快,英國國旗降下的快訊,與法新社同步,而比路透包養社快2分鐘。

江澤平易近主席率中心代表團抵港下飛機的照片用數包養碼相機拍下,從汽車上用m包養obile_phone發出,總共只用21分鐘。政權交代儀式照片也是儀式結束21分鐘后就到了用戶手中。都是各媒體中最快的。

噴鼻港回歸報道留下了不少“精品”,多篇被評為全國好新聞。

為了寫好一批新聞、通訊、述評和若干立意高、跨度年夜、能產生較年夜社會影響的重頭稿,社長和總編輯屢包養網比較次親自聽取有關部門和具體寫稿人的匯報,幫助出主張。包養網後方幾年夜活動都是法式性很強的活動,若何把包養網這種活動寫成有血有肉、惹人進勝的好新聞,執筆者都熬了許多不眠之夜。每篇主要稿件,都經反復修正,幾易其稿,甚至後方還將稿件傳回后方請修正或提意見。是以,這些稿件既反應了個人創造,也體現了集體的聰明。

在許多出色的稿件中,《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當國歌再次奏響的時候》、《特區下班第一天》、《告慰小平》、《噴鼻港之夜》、《百年夢圓再譜華章》、《為了回到祖國的懷抱》、《江主席在港20小時》、《替小平到本身的地盤上走一走》等,都是現場感強、飽含豪情、寫作講究的好作品,遭到廣泛好評。

特別應該提到的是《別了,不列顛尼亞!》。這是4位年輕人集體寫的一篇特寫式的新聞,記錄了查爾斯親王代表英國接回末代港督彭定康撤離噴鼻港的具體情形,通過5個告別現場的描寫和156年的滄桑回顧,體現了噴鼻港回歸的劃時代意義。這是各家媒體報道英方撤離活動稿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篇。這篇稿件不僅被評為新華社一級好稿,還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新聞類一等獎,后來選進高中課本。

好圖片不少,尤其是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江澤平易近主席抵港走下飛機舷梯,左腳著地,右腳還在舷梯最后一個階梯上的那張照片,抽像地記錄了中國最高領導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踏上噴鼻港地盤的那一瞬間,是新華社的獨家之作。

在緊張的報包養網道任務中,新華社記者、編輯們表現了不怕苦、不怕累和連續作戰的傑出作風。

為了搶發政權交代儀式照片,新華社攝影記者在儀式結束后第一個沖出會場,只用幾分鐘從儀式舉行地會展中間二期五樓跑到一樓,又從一樓跑到另一座樓──會展中間七樓的新聞中間。據簽稿機記錄,由總社和分社傳出的第一張照片的時間是0:36分,距交代儀式結束僅21分鐘,在各媒體中搶了第一。沒有攝影記者爭分奪秒的精力,獲包養網比較得這樣時效是不成能的。

6月30包養網心得日起噴鼻港連降4天年夜雨,據當地氣象部門報道,是1884年以來同期降雨最多的,僅7月1日就降雨120毫米。記者們不得不冒雨出往采蘭媽媽捧著女兒茫然的臉,輕聲安慰。訪,經常渾身濕透,對包養身背幾十斤器材的攝影記者來說更是辛勞。負責軍隊進駐報道的記者,從30日晚9:00先頭部隊進進就開始報道,清晨6:00年夜部隊分幾路從深圳進進噴鼻港,可軍人早在清晨1:00就聚集,一向站在軍車上。記者也和軍人一樣。一位58歲的老記者在傾盆大雨中站了6個小時,直到軍隊到達噴鼻港營地。許多回歸活動,安檢請求記者至多提早2小時到場,有的場合請求提早五六個小時。記者被圈在固定的處所,禁絕隨便走動,連上廁所都不便利。有時,攝影記者要在驕陽下站幾個小時,連水都沒得喝。有些記者連續承擔多項任務,若有的攝影記者在20小時內參包養加六七場嚴重拍攝任務,有的對外文字記者連續采訪7場慶典和領導人會見活動。

在6月30日到7月2日的飛騰期間,許多人都連續任務20多、30多小時,個別的甚至超過40個小時沒合眼,頭腦木了,就開水龍頭沖一沖。

最是難忘回歸夜,旗降旗升激動時。有機會見證噴鼻港回歸,并參與此中任務的人,是無比幸運和幸福的。那些日晝夜夜將永遠留在我們每個親歷者的記憶里。

(原載《中華新聞報》 2007年07月02日)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