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治实践 打造基层德治建设高地查包養網站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包養網價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包養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应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传统美德与现代法治建设相结合,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2013年,浙江桐乡开始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近年来在深入推进德治文化建设方面,通过“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打造基层德治建设高地,开创了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德治文化助推乡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以评立德”培育新村民,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在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强村民道德荣誉感,促进乡村道德实践主体意识的广泛确立。为帮助村民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桐乡市将约束自身遵守道德和监督他人遵守道德外化为“道德评判团”“三治积分管理”“红榜排名、黑榜曝事”等载体,吸纳村里老党员、村民组长、道德模范等担任评议员,针对村里“法律管不到、村民很反感”的事情进行评理、劝说,并将评议结果与评创、惠民措施结合,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文养德”营造德治氛围,提升村民道德素养。桐乡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茅盾、丰子恺等文化名家的故乡。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桐乡十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通过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阵地,挖掘良好家风家训的传习作用,推出“子恺家风好传承”等文明实践项目,提升村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同时,在传递社会主义包養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乡风文明、文化活动多方面融合,不断丰富德治建设内容。桐乡还大力挖掘乡村熟人社会中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涌现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接娃二人组”等一大批感人事迹。

“以规促德”提升村民获得感,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为发挥制度规范的导向作用,桐乡市将德治内容融入到组织规章、行业守则和职业规范中。发布移风易俗指标体系,明确规定移风易俗进村规民约。通过“三治积分”等方式,将遵守规范的定性评价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赋分,让乡村居民认识到遵守包養道德规范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积极作用。桐乡还创新推出“三治信农贷”“好家庭信用贷”“文明商户贷”等德治激励物化机制,村民凭借好家风、好品德就能取得贷款,“无形之德”转化为“有形之得”,让村民更有获得感。

德治实践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桐乡“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实践创新,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作用,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结合,拓展和完善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体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也为当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桐乡有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德治建设实践过程中,将根植于桐乡的名人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全面服务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特别是近年来桐乡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建成了27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有遍布全市的道德馆、乡村智慧书屋、文明实践站点等,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品质文化生活圈,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滋养着公民道德素质的养成。

道德的感召力与道德建设的制度化相协调,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设的执行力。道德是非正式制度的规范,是人的行为的价值取向,对行为调节具有内在约束功能。法律是一种正式制度规范,是人的行为底线,对人的行为调节具有外在的强制力。为更好发挥公共道德的作用,桐乡的道德建设不仅纳入村规民约中,还融入到相关组织章程、行业守则和职业规范中。桐乡市“志愿‘桐’享”服务品牌深入人心,道德建设拓展至企业、商圈、专业市场、社会组织等,全面推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个体自律与环境他律相结合,增强公民道德建设效能。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社会公德是普遍性的规则存在,构建具体包養的、现实的道德环境,需要他律与自律共同发挥作用。桐乡“三治融合”的积分制管理,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团、评选星级文明家庭和“最美桐乡人”等实践创新,精神文明促进会、“崇学奖”、“乡贤道德基金”等民间奖励机制,对于引导人们明辨善恶是非、激发良善的道德情感和促进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贡献了重要经验。

(作者:向春玲、屈群苹,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授、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