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713af99b7435.32826650.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8月30日,財政部印發《2022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此中提出對購置每日天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每日天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提振汽車消費。這一政策共減稅600億元。支撐新動力汽車產業有序發展,落實新動力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綜合新動力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市場銷售趨勢以及企業平穩過渡等原因,平緩補貼退坡力度,明確2022年新動力汽車購置補貼政包養策刻日為2022年12月31日。
此外,在上半年任務中,明確將新動力、新基建領域合適條件的當局投資項目納進處所當局專項債券支撐范圍,助力新興產業發展。研討出臺財政支撐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的意見,綜合運用財政資金引導、稅收調節、多元化投進、當局綠色采購等政策辦法做好財政保證任務。支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技術研討,推動重點領域、行業節能減排。完美清潔動力支撐政策,鼎力發展可再生動力。全文如下:
2022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
2022年是我國進進周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主要一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沉重的國內改造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道為焦點的黨中心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心、國務院決策安排,無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年夜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有用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辦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任務,疫情反彈獲得有用把持,國平易近經濟企穩上升,平易近生保證無力有用,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社會年夜局堅持穩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此中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4%,重要指標止住下滑態勢,實現正增長。
本年以來,各級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為指導,弘揚偉年夜建黨精力,堅持穩中求進任務總基調,完全、準確、周全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式,認真貫徹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落實“包養行情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晉陞效能,加倍重視精準、可持續”請求,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撐政策,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求,適當下降赤字率,公道設定債務規模,保證財政收入強度,優化收入重點和結構,推動財力下沉,持續改良平易近生,嚴肅財經紀律,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年夜盤。
一是加年夜減負紓困力度,增強市場主體活氣。堅持階段性辦法和軌制性設定相結合,減稅退稅緩稅并舉。鼎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軌制,對留抵稅額實行年夜規模退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價格加計扣除比例進步至100%。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階段性減征部門乘用車購置稅。延續實施攙扶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進步減免幅度、擴年夜適用范圍。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等支撐,綜合運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法,引導撬動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加力擴圍。推動就業優先政策提質加力,延續實施掉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64萬億元,此中留抵退稅約1.64萬億元。
二是堅持適當收入強度,優化財政收入結構。適當下調赤字率至2.8%擺佈。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進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設定全國普通公共預算收入26.71萬億元、比上年擴年夜2萬億元以上,可用財力明顯增添。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優先支撐已納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重點專項規劃等重點項目,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年夜對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礎平易近生、現代農業等領域及區域包養網心得嚴重戰略的支撐力度。
三是公道設定處所當局專項債券,保證重點項目建包養網VIP設。堅持當局總體杠桿率基礎穩定,設定新增處所當局專項債券額度3.65萬億元,與上年持平。經報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備案,于2021年12月提早下達1.46萬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并于3月底前將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資金所有的下達處所。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做深做細專項債券項目儲備,用好用足專項債券作為嚴重項目資本金政策,優化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將新型基礎設施、新動力項目納進重點支撐范圍,嚴包養網格資金應用監管,不撒“胡椒面”,重點支撐在建和能夠盡快開工的項目,擴年夜有用投資。1-6月,各地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基礎完成發行任務。
四是推動財力下沉,支撐基層做好“三保”任務。較年夜幅度增添中心對處所轉移付出特別是普通性轉移付出規模,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中心普通公共預算對處所轉移付出設定近9.8萬億元、增添約1.5萬億元,增長18%、增幅比今年年夜幅進步。省級財政也最年夜限制下沉財力,支撐基層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保基礎平易近生、保工資、保運轉。完美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進一個步驟擴年夜范圍,推動資金疾速精準下達和應用。
五是堅持黨政機關過包養站長緊日子,推動建設節約型機關。中心部門帶頭過緊日子,重點保證剛性收入、急需收入,從嚴把持普通性收入,強化“三公”經費預算治理,盡力下降行政運行本錢,2022年中心部門收入降落2.1%。處所各級當局從嚴從緊,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于改良基礎平易近生和支撐市場主體發展,切實做到節用為平易近。健全財政收入約束機制,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資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共享共用,不斷完美過緊日子的軌制體系,加強落實情況評估。
六是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次序。嚴格執行財經法令法規和治理規定,扎緊軌制“籠子”,堅決維護軌制嚴肅性。管好用好財政資金,規范出入行為。完美稅收征管束度,依法嚴厲打擊偷稅騙稅等行為。進一個步驟規范財務審計次序,遏制財務造假行為。組織開展處所財經次序專項整治行動,對違規行為嚴查重處,讓財經紀律成為不成觸碰的“高壓線”。
下一個步驟,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心、國務院決策安排,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平安的請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平安,加年夜宏觀政策調節力度,謀劃增量政策東西,靠前設定、加速節奏、適時加力,繼續做好“六穩”、“六保”任務,持續保證改良平易近生,堅持經濟運行在公道區間,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年夜勝利召開。
一、財政運行經受疫情等原因沖擊,預算執行總體較好
本年我國經濟運行平穩開局,1-2月全國普通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0.5%。3月份受國內外錯綜復雜形勢、疫情等影響,當月支出增速同比回落至3.4%。4、5月份,疊加集中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等影響,財政支出有所下滑。隨著疫情慢慢好轉、穩經濟政策效應進一個步驟顯現,6月份財政支出企穩上升,扣除留抵退稅原因后增長5.3%,增幅由負轉正。當月,全國共有25個省份財政支出實現正增長。總體看,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
(一)受疫情等原因沖擊,全國財政支出增幅有所降落。
上半年,全國普通公共預算支出10522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原因后累計增長3.3%,按天然口徑同比降落10.2%。受疫情、產業結構等原因影響,地區間財政支出分化比較明顯。扣除留抵退稅原因后,中心、處所普通公共預算支出分別增長1.7%、4.7%,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支出增幅分別為-1%、13.7%、16.5%、-3.5%。中西部地區支出增幅較高,重要是動力資源類行業增收帶動,此中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分別增長44%、49.4%、34.7%、40.9%,持續堅持較快增長態勢。東部地區中包養,福建、山東、浙江堅持平穩增長,扣除留抵退稅原因后,增幅分別為6.7%、6.3%、4.2%;廣東小幅降落0.5%,降幅比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此中6月份增長8.9%。
上半年全國稅收支出扣除留抵退稅原因后增長0.9%,呈慢慢恢復態勢,按天然口徑降落14.8包養價格ptt%。國內增值稅扣除留抵退稅原因后降落0.7%,此中,6月份降落1.1%,降幅比4、5月份明顯收窄,重要是工業增添值、服務業生產指數等相關經濟指標慢慢改良。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等分別增長3.2%、8.7%、14.9%。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帶動非稅支出增添,上半年全國非稅支出19657億元,增長18%。
(二)保證財政收入強度,重點領域收入保證無力。
加年夜財政資金統籌,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進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堅持適當收入強度。上半年,全國普通公共預算累計收入12.89萬億元,同比增長5.9%,高于財政支出增幅。此中,中心本級收入15630億元,同比增長5.8%;處所收入113257億元,同比增長5.9%。
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優先支撐納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重點專項規劃等的重點項目,加年夜對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礎平易近生、現代農業等領域及嚴重區域的支撐力度。此中,科學技術收入4345億元,同比增長17.3%;路況運輸收入6355億元,同比增長12%;農林水收入10383億元,同比增長11%;衛生安康收入11259億元,同比增長7.7%;教導收入19208億元,同比增長4.2%;社會保證和就業收入20197億元,同比增長3.6%。
加速財政收入進度,全國人大量準預算后,中心財政當天即完成部門預算批復,同時抓緊下達轉移付出預算。截至今朝,除據實結算等部門資金外,其他具備條件的轉移付出已所有的下達。親密跟蹤處所和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催促指導強化預算執行治理,推動資金和政策盡早落地見效。
(三)繼續堅持過緊日子,財政資源更好用在刀刃上。
堅持把過緊日子請求貫穿預算包養網VIP執行全過程,既充足保證需要的收入需求,又從嚴從緊把好收入關口,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把持普通性收入,全力保證重點收入。中心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在中心本級收入已連續兩年負增長的基礎上,2022年中心部門收入繼續設定負增長,降落2.1%。預算執行中,嚴控追加預算,部門新增急需收入優先通過現有預算統籌解決,對于確需動用代編預算的事項,從嚴審核并報國務院審批后下達預算。鼎力盤活部門存量資金和閑置資產,對結余資金和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按規定發出統籌應用,防止資金沉淀閑置。按季評估中心部門過緊日子情況,將評估結果與預算設定掛鉤,催促樹牢勤儉節約的意識。同時,指導處所當局也要從嚴從緊,確保把寶貴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平易近生急需上。
二、加年夜助企紓困力度,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年夜盤
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完美財政宏觀調控,重視多種政策東西協同組合,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撐政策等,不斷加年夜減負紓困力度,上半年新增退稅減稅降費5074億元、辦理退稅18455億元,有用提振市場主體信念,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平穩安康發展。
(一)減稅退稅政策加速落實。
一是增值稅留抵稅額提早年夜規模退還。聚焦小微企業和重點行業加年夜留抵退稅力度。將一切合適條件的小微企業以及制造業等6個短期包養行業納進政策實施范圍,并進一個步驟擴年夜到批發和批發業等7個行業,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全年新增退稅總額約1.64萬億元。加速留抵退稅進度。優先設定小微企業,年夜幅提早中型和年夜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時間。此中,微型企業、小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分別于2022年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退還;中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提早至5月1日實施、6月30日前集中退還;年夜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提早至6月1日實施、6月30日前集中退還,確保政策紅利加速釋放。加強庫款資金保證。中心財政設定專項轉移付出1.2萬億元,支撐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平易近生等,已所有的下達;樹立留抵退稅資金單獨調撥預撥機制,逐月預撥、滾動清理,保證處所退稅所需資金,并將資金納進直達監控系統,確保資金及時退付。4月1日至6月30日,全國共為186.5萬戶納稅人辦理留抵退稅17222億元,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此前出臺的留抵退稅老政策1233億元,上半年共有18455億元退稅款退付到納稅人賬戶,已達往年半年辦理退稅規模的2.9倍,順利實現留抵退稅政策“年夜頭落地”。
二是攙扶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其他減稅降費政策延續實施。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將“六稅兩費”減免適用范圍擴年夜至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門,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降至5%。加年夜研發價格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價格加計扣除比例進步至100%,完美設備用具加快折舊等政策。上半年“六稅兩費”優惠政策、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加鉅細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分別為納稅人減負830億元、793億元、477億元。
三是特別困難行業獲得精準幫扶。對受疫情影響較年夜的公交等公共路況運輸服務以及為居平易近供給必須生涯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免征增值稅。暫停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企業預繳增值稅一年。延續生產、生涯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為穩定汽車消費,對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征收車購稅,年夜約將惠及870多萬輛乘用車。鼓勵各地對繳納城鎮地盤應用稅等確有困難的納稅人給予減免等。
(二)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擴圍延期。
一是行業擴圍。在對餐飲、批發、游玩、平易近航、公路旱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繳養老、掉業、工傷三項社保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個步驟將緩繳政策擴年夜到農副食物加工業、紡織業等17個困難行業,此中養老保險費緩繳實施刻日到2022年末,工傷、掉業保險緩繳刻日不超過1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二是緩繳延期。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一切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法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可申請緩繳養老、掉業、工傷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門,緩繳實施刻日到2022年末,期間免收滯納金。以個人成分參加企業職工基礎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2022年繳納養老保險費有困難的,可自愿暫緩至2023年末前補繳。
三是研討發布增量政策。實施階段性緩繳職工醫保單位繳費政策,明確統籌基金累計結存可付出月數年夜于6個月的統籌地區,自2022年7月起,對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法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緩繳3個月職工醫保單位繳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并周全奉行“免申即享”經辦形式。
(三)穩崗就業政策提效加力。
一是就業資金保證力度不斷加年夜。強化就業優先導向,2022年中心財政就業補助資金設定617.58億元,包養網比較增添51.68億元,今朝已下達597.58億元,支撐各地落實就業創業攙扶政策。
二是援企穩崗政策發力顯效。延續實施階段性下降掉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延續實施掉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將年夜型企業返還比例從2021年的30%提至50%,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2022年出現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市縣,可對因疫情嚴重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一切參保企業,按每名參加掉業保險的職工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補助,政策執行至2022年年末。
三是重點群體就業任務扎實開展。對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并參加掉業保險的,按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一次性擴崗補助與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不重復享用,兩項政策實施至2022年末。新設“中心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撐年夜學生創新創業教導項目”并設定資金1億元,推動年夜學生創新創業教導發展。出臺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政策,免去2022年及以前年度畢業貸款學生2022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錢,免息資金由財政承擔;本金可延期1年償還,不計罰息,預計可惠及400多萬高校畢業生。
隨著經濟慢慢恢復,各項穩就業政策慢慢落實,城鎮調查掉業率降低的趨勢獲得扭轉。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全國城鎮調查掉業率均勻值為5.7%,就業形勢總體改良。
(四)當局采購精準發力。
一是為中小企業參與采購活動供給方便。催促各地區、各部門加強采購需求治理,規范資格條件設置,靈活采取項目整體預留、公道預留采購包、請求年夜企業與中小企業組成聯合體、請求年夜企業向中小企業分包等,確保中小企業合同份額。通過進步預付款比例、引進信譽擔保、支撐中小企業開展合同融資、免費供給電子采購文件等方法,為中小企業參與采購活動供給方便。嚴格按規定及時付出采購資金,有用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二是調整小微企業的價格評審優惠。將小微企業貨物服務采購項目價格扣除優惠,由原來的6%—10%進步至10%—20%,即在采購活動中對小微企業的報價先給予10%—20%的扣除,中標后按小微包養企業實際報價簽訂合同。將年夜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組成聯合體或許年夜中型企業向小微企業分包的評審優惠,由原來的2%—3%進步至4%—6%,為中小企業添訂單、增動力、穩預期。
三是進步當局采購工程項目預留份額。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原則上所有的預留給中小企業。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供給的,在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競爭原則和統一質量標準的條件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由30%階段性進步至40%以上,進一個步驟擴年夜中小企業獲得工程合同份額。
在上述政策辦法積極支撐下,今朝全國當局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占全國當局采購規模的75%擺佈。
(五)融資支撐持續增強。
一是普惠金融發展支撐力度進一個步驟加年夜。2022年中心財政設定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預算107.07億元,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才能。會同有關方面發布首批83個中心財政支撐普惠金融發展現范區,撥付獎補資金22.8億元,支撐各地隨機應變打造各具特點的普惠金融示范區,促進普惠金融服務擴面、增量、降本、增效。
二是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繼續實施。下達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30億元,重點引導擴年夜首貸、單戶1000萬元以下貸款、中長期貸款擔保以及創新型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加年夜對路況運輸、餐包養合約飲、住宿、游玩等特別困難行業小微企業的支撐力度,下降融資擔保費率,推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當局性融資擔保擴面增效。擴年夜當局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覆蓋面,明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年內新增再擔保一起配合業務規模1萬億元以上目標任務,更好發揮當局性融資擔保逆周期調節感化。上半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已完成再擔保一起配合業務規模5962億元,同比增長85%;服務各類市場主體78萬戶,同比增長214%;支小支農業務規模5889億元,同比增長86%,支小支農業務規模占比98.78%,同比增長0.09個百分點。
三、處所當局專項債券加速發行應用并擴年夜支撐范圍,帶動擴年夜有用投資
加速專項債券發行應用進度,優化專項債券投向領域,持續強化專項債券治理,較好保證了處所公道融資需求,有用發揮了處所當局專項債券在帶動擴年夜有用投資、穩定宏觀經濟中的積極感化。
(一)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基礎發行完畢,推動盡快構成實物任務量。
依照堅持當局總體杠桿率基礎穩定請求,2022年全國人大量準新增處所當局專項債券限額3.65萬億元,與上年持平。提早謀劃發行應用任務,經全國人年夜常委會授權,2021年12月提早下達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較上年提早3個月,3月底用于項目建設的3.4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額度所有的下達完畢。包養優化專項債券額度分派,充足考慮各地財力狀況、債務風險程度、項目儲備情包養網況等原因,分派時向償債才能強、項目儲備足的地區傾斜。用好用足專項債券作為嚴重項目資本金政策,優化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請求各地將專項債券資金優先用于納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嚴重區域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堅決不撒“胡椒面”。指導處所提早設定發行時間,抓緊實行預算調整法式,將新下達限額及時分化至市縣,推動盡快構成實物任務量。
1-6月,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已發行的專項債券中,支撐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11691億元、路況基礎設施5777億元、社會事業6389億元、保證性安居工程5296億、農林水利2832億元、生態環保1276億元以及動力、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802億元,對穩定宏觀經濟起到了主要感化。此中,各地共設定超過2400億元專項債券資金用作嚴重項目資本金,有用發揮當局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感化。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條件下,引導商業銀行對合適條件的專項債券項目建設主體供給配套融資支撐。
(二)將新型基礎設施、新動力項目等納進支撐范圍,提早籌備重點項目。
擴年夜專項債券優先支撐范圍。依照國務院安排請求,研討公道擴年夜專項債券應用范圍,在現有路況基礎設施、動力、生態環保、保證性安居工程等領域基礎上,明確將新動力、新基建領域合適條件的當局投資項目納進處所當局專項債券支撐范圍,助力新興產業發展。
做深做細項目儲備。指導處所依照“儲備進庫一批、發行應用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的請求,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常態化儲備。2022年分兩批儲備專項債券項目7.1萬個。上半年,已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共支撐超過2.38萬個項目,此中在建項目約1.08萬個,新建項目約1.3萬個。
(三)強化債券資金監督治理,資金應用效益進一個步驟晉陞。
嚴格執行專項債券負面清單治理,嚴禁將債券資金用于樓堂館所、抽像工程和政績工程以及非公益性資本收入項目等。強化日常監督治理,對專項債券項目實行穿透式監測,按月通報預警專項債券收入進度,常態化開展專項債券應用治理情況專項核對,周全壓實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治理責任,嚴格落實專項債券資金處理處罰機制,強化對違規行為的硬性約束,推動專項債券資金依法合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