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海洋经济复苏强劲,量质齐升,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海洋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
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2023年,从三次产业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5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96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7%、35.8%和59.5%。
海洋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国。2023年,海洋制包養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海洋服务业助推国民经济增长。2023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包養为4.7%,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较快,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110亿吨。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多家邮轮港实现邮轮复航。
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渤中26—6亿吨级油田等勘探取得新发现,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9.1%,海洋原油增产量连续4年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60%以上,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17%。优质海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比2022年增加16个,沿海各地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和投产运营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大需求有效拉动海洋经济
海洋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向好。居民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海洋旅游消费市场明显回暖,2023年海洋客运量、海洋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2.3%、125.4%。海洋旅游消费趋向多元化,融合业态不断涌现,“演艺+海洋旅游”“博物馆+海洋旅游”等模式成为新热点。居民饮食逐步向品质化升级,海洋水产品消费市场供需两旺,2023年全国水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7%,海洋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9%。
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在港口建设方面,1—11月,沿海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包養行情16.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0.5个百分点,港口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跨海高铁、海底隧道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额530亿元的福厦高铁、225亿元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延伸线工程竣工投用,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海洋对外贸易量稳质升。2023年,面对国际需求低迷和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等多重风险挑战,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订单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船舶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4%,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增长,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占到全球总量的82.7%。2023年,我国沿海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4%,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近10%。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支撑与服务能力。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布局,海洋计量检测技术包養網创新中心成立。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试验区完成建设,将解决海水淡化关键装备规模包養網比較化应用的验证问题。
技术突破加速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运行超20个月,累计送电超270万千瓦时。20千瓦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向海上规模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成功海试。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自主研发设计的25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1”正式交付。
绿色与数智技术应用带动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广东青洲、福建兴化湾、山东昌邑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我国船企新接批量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开工建设。(记者 刘诗瑶)
發佈留言